黃痣藪鶥 Liocichla steerii
雌雄鳥同色。
額黃黑雜紋,頭頂至後頸石板灰色,各羽羽軸灰色。
過眼線黑色,眼前下方有橙黃色斑。
背、頸側、肩欖黃色,腰石板灰色。
覆羽欖黃色;初級飛羽外緣欖黃色,內瓣黑色;次級飛羽外側欖黃色,先端黑色,末端白色;三級飛羽赤褐色;尾羽中央1對欖黃色,其它尾羽外側黑色,內側欖黃色,末端白色,其內為黑色。
腮、喉、前頸石板灰色,胸、腹欖黃色,脇石板灰色。
尾下覆羽鮮黃色,羽軸黑色。
喙、跗蹠黑褐色。
雜食性。
食物的範圍相當廣泛,包括植物的果實、動物的各種昆蟲與其它無脊椎動物(Hachisuka & Udagawa 1951),甚至遊客丟棄的各種食物。
取食的行為因食物的質地和大小而有所不同,質地較柔軟的食物如漿果、毛蟲或蛋糕,直接啄食;較大的食物如活毛蟲或蚯蚓,會先在樹枝或枝條上將其摔昏或摔死,再用腳爪踩住,並先啄食頭部,而後分塊啄食,或將喙伸入體腔內拖出內部組織食之;食物如過大,會將食物拖至隱密處,再用腳按住,慢慢撕裂吃掉;有時也會飛上空中,飛擊正在空中飛行的昆蟲。
有多種變化,一般都宏亮、婉囀而有力。
據分析(羅柳墀、王穎1989)有多種不同的鳴叫:(1)雄鳥宣示領域的「基、究」叫聲。
這種叫聲在繁殖期,陌生者闖入,與鄰鳥對峙,通知配偶自己所在的位置,以及與雌鳥換孵時最常鳴叫。
(2)二重唱:即雄鳥鳴唱,雌鳥回應以「記、記、記」叫聲。
雌鳥很少主動鳴叫,都是被雄鳥的叫聲所誘發,緊跟在雄鳥叫聲之後鳴叫。
二重唱有宣示已配對和防衛配偶的功能(Hsieh 2005, 翁伊珊與袁孝維2008)。
(3)警戒聲「給、給、給」。
這種叫聲隨著危急的程度,鳴叫的間隔有越叫越密的趨勢,以提醒同伴危險將臨,並警告入侵者不宜再趨近。
如入侵者是強勢的掠奪者,或棲息處嚴重被干擾,則在發出警戒聲後,就向樹上逃避。
幼鳥在獲得警戒聲時,即刻停止活動,並不動的保持原姿勢。
(4)對峙打架的「擊、擊、擊」聲。
常發生在打架前的對峙行為中,此時冠羽上豎,雙翅前掠,展現出威脅的姿態。
若是繁殖期對峙打架的叫聲,會引發鄰近的配偶前來馳援。
(5)逃跑聲為短促的「機、機、機」,這是被追打或打輸後逃離現場的鳴叫聲。
若一群成鳥正在覓食,突然聽到這種叫聲,會全部逃離現場。
(6)危困的叫聲,其叫聲為低沉的「給、給、給」。
這是在被捕捉或受傷時的叫聲,通常會引起附近鳥類的警惕與觀望。
(7)個體間的通訊聲,叫聲是輕聲的「救、救、救」,這是在草叢間覓食,短距離的互通信息。
(8)幼鳥乞食時發出急促「棲、棲、棲」的叫聲。
親鳥帶食物來巢時,雛鳥伸長脖子發出的乞食聲。
幼鳥剛離巢,身體半蹲,雙翅搧動,喙向上張開時所發出的乞食聲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