斑腿樹蛙 Polypedates megacephalus

斑腿樹蛙吻端尖,上唇白色,從吻端經眼鼻線及顳褶下方有一條黑線。

背部深褐色或褐色,背部深褐色、褐色或淺褐色,有縱條紋、斑點、X或「又」字型花紋,個體間變化很大。
皮膚光滑沒有顆粒。
四肢細長,有黑色橫帶。
指間有微蹼,吸盤發達。
股部內側大腿內側有網狀斑,網紋較粗,類似黑底白點狀。
牠們在晚上活動,白天躲在樹上、灌叢或排水管中休息。
主要在春天及夏天繁殖,雄蛙有單一外鳴囊,叫聲是微弱的「嘎嘎嘎」,和布氏樹蛙完全不同;斑腿樹蛙的繁殖期從2月到11月,但北部地區比較晚,4月之後才會進入繁殖期,4-9月為繁殖高峰期。
是圓形泡沫型卵塊,直徑約7-9公分,剛產的卵塊有黏性,常黏在水桶壁、水草、苗木、樹木、岸邊草叢等處,呈黃色或藍灰色,每個卵塊內有300-700顆白色的卵粒,平均600粒,可高達1000粒。
蝌蚪大型,褐色,吻端上方有一顆白色斑點。
尾鰭高而薄,尾端透明成細絲狀。
蝌蚪期約1.5個月,但會過冬,此時蝌蚪期可長達半年。
蝌蚪對溶氧的需求不高,經常在很多蛙類無法生存的污濁、低溶氧水域環境發現斑腿樹蛙蝌蚪,適應力非常好。
資料來源:台灣生命大百科, 『看更多詳細資料